當地特產
肉蓯蓉
肉蓯蓉是一種珍稀野生草本植物,生長在零下40至零上60度素有“死亡之海”稱謂的干旱少雨之沙漠腹地。它的種子在沙漠中隨風飄揚,在地下一旦碰到能寄生的環(huán)境,就會緊緊粘住。種子萌發(fā)時,寄生根使侵入寄主梭梭徹根的維管束,首先形成塊莖,然后從塊莖上生出一至數條肉質莖。開花結實后舊的莖即自然腐爛死掉,新的莖又從塊莖上發(fā)出,因此肉蓯蓉的塊莖有營養(yǎng)繁殖與不斷更新的特殊功能特性。
《本草匯言》曰:“肉蓯蓉,養(yǎng)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要藥也。男子丹元虛冷而陽道久沉,婦人沖任失調而陰氣不治,此乃平補之劑,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從容之名,號之‘蓯蓉’”。
皮囊奶酒
自古以來,牧民視馬奶酒為極珍貴的飲料。每當客人臨門,總要用它進行招待。馬奶酒清涼適口,沁人心脾,飲用馬奶酒不傷脾胃,還有驅寒、活血、舒筋、補腎、健胃、養(yǎng)脾、強骨的功能。 被稱為紫玉漿、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
如今的皮囊奶酒包裝方面發(fā)掘了傳統(tǒng)蒙古民族文化,采用草原傳統(tǒng)皮囊為材質,選料做工很講究,是收藏和饋贈的上品理想物品。
蒙古銀器
早在元朝以前,蒙古族即以使用銀器聞名。藏古族銀器品種有銀碗、蒙古刀、蒙古銀壺、飲酒器皿、頭飾銀簪、各種馬具鞍花等。其特點是大方淳樸,精巧細致,色彩紋樣古雅,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白瓜子
白瓜子炒熟后可直接食用,也可加料制成多味瓜子,味道香美。還可以做糕點的輔料,白瓜子所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很豐富。中醫(yī)用白瓜子做為腸道寄生蟲的驅蟲藥不僅效果好,而且無化學藥品的副作用。
《中國國家地理》評選出的“中國最美五大沙漠”
大漠旅人作者:桑吉卓瑪
一、巴丹吉林沙漠
是世界第四大沙漠,沙漠中的湖泊多達113個。有關專家經過分析發(fā)現,形成湖泊和沙漠交織的原因是巴丹吉林沙漠西南500公里處的祁連山雪水通過地層深處的斷層進入了沙漠。據估算,巴丹吉林沙漠每年可能增加5億立方米的地下水。
二、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是中國西部一片浩瀚、干燥的沙質荒地。沙漠東面有一巨大的碗形地,稱為魯番盆地。這里幾乎從不下雨,溫度能連續(xù)幾周在40度左右。
吐魯番地區(qū)周圍有建于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城市廢墟。它們處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直到15世紀為止,這條貿易路線約長6400千米,仍延伸于地中海諸國和中國之間。
三、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為全國第二大沙漠,墾區(qū)農牧場呈帶狀分布在沙漠南緣。在這里,綠洲與沙漠犬牙交錯,形成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一邊是胡楊、梭梭、黃羊,古老的自然生態(tài);一邊是機耕、電井、噴灌,現代的綠洲文明。一邊是沙丘綿延、萬籟俱寂,生命罕至;一邊是綠波萬頃,歡歌笑語,生機盎然。
四、鳴沙山月牙泉沙漠
位于甘肅省敦煌市東南鳴沙山。在鳴沙山群峰環(huán)繞的一塊綠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彎月,這就是月牙泉。泉被鳴沙山四面環(huán)抱,但并不為流沙所掩,始終碧波蕩漾,清澈見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風景十分優(yōu)美。過去,人們難解大自然的奧秘,卻以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神話傳說來解釋自然現象。
五、沙坡頭沙漠
寧夏沙坡頭集沙、河、山、園為一體,即具江南景色之俊秀,又有西北風光之雄奇,自古就被列為名勝。波濤洶涌的黃河從沙坡腳下流過,一路東下,締造出了“塞上江南”——寧夏平原,也孕育出了輝煌燦爛的黃河文化古志記載的中衛(wèi)“八景”中,沙坡頭占有“沙坡鳴鐘”、“白馬拉韁”、“炭山夜照”等三景。新 “八景”中又新增了“沙海日出”、“鐵龍越沙”等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