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說說你抓住的最重要的那個機會?
馬青驊:機會是一步步累加起來的,沒有一開始開卡丁車的成績,就不會有接下來開方程式的機會……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機會降臨時有實力抓住它。當(dāng)然最大的機會還是F1的車隊找上門來,他給你機會試車,這是表現(xiàn)你自己的時候,不過也要看你能不能表現(xiàn)好。
F1是世界上最“燒錢”的運動。早前聽說馬青驊是“富二代”,他從2005年開始就在歐洲參加比賽,2008年進入英國拉夫堡大學(xué)讀機械工程系賽車專業(yè)。據(jù)說中他家為了供他開車,“砸”進了巨額資金。拐彎抹角問他為了開賽車花了多少錢,他用一種“你開玩笑吧”的眼神看過來,“怎么可能有人在F1燒自己的錢?”
中國市場
是進入F1的助力?NO!
《申》報:為了開車花了很多錢吧?
馬青驊:其實還好。早先在開卡丁車時確實有一定投入,但很快出成績了,就得到比如中汽聯(lián)和一些贊助商的支持,相對而言還算好,之前投入還不算特別大。搞賽車運動一定要有經(jīng)濟基礎(chǔ),應(yīng)該走一條標準化模式的道路?,F(xiàn)在中國很多車手一路都在“燒”自己的錢,這其實不是一個太健康的發(fā)展方向。
《申》報:但現(xiàn)在F1中也有“付費車手”的存在?
馬青驊:大家對“付費車手”有個誤解,不管是誰在F1里面,首先都是一個相對而言最好的車手,才會讓車隊選到他。每個車手都是有贊助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付費車手”。不可能有人是帶著自己的錢進入F1的,只不過每個車手都有自己的運作方式。每個人的成長路線不一樣,“付費車手”也是一種成功的運作案例。
《申》報:你現(xiàn)在身上的廣告代言多嗎?最近有增加嗎?
馬青驊:有,而且不錯,挺樂觀的,但是關(guān)于代言不好說太多。
《申》報:你從小的目標就是成為F1車手,可這項運動的“投入產(chǎn)出比”太低了,你父母沒有意見嗎?
馬青驊:要開到F1級別的概率實在太低,全世界只有24位正式車手,加上試車手也不超過50人。不過我父母還是相當(dāng)支持我。等我進入賽車行業(yè)了以后,他們也漸漸知道,賽車不光是F1,還有其他很多級別和其他種類的賽事。能進F1當(dāng)然最好,不能的話,也有很多可以從事的職業(yè),所以他們并不擔(dān)心我。但是我對自己只有一個要求,就是總有一天要到F1級別。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