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是我們最大的期望
河南商報:你在外面打工多少年了?
孫國慶:初中畢業(yè)后我就外出打工了,當年村里和我一樣大的年輕人很少有上高中和大學的,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大家覺得,打工來錢快,最實在。結婚后,我和老婆一起在南方打工,掙錢蓋起了樓房,手頭多少也有點余錢,就不想出去了。
河南商報:為什么不想出去打工了?
孫國慶:那是2006年左右,我們有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六七歲,小兒子三四歲。因為在外打工,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很少見我們的面,我們春節(jié)有時候也不回家。時間長了我們發(fā)現,孩子教育成問題了。
老人太溺愛孩子,不舍得打,孩子要什么給什么,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學習成績都在下降。我想,這不行,大人打工是為了家為了孩子,孩子教育不好打工掙錢再多也沒用,就決定用手頭的錢搞養(yǎng)殖,不出去打工了?,F在農村孩子教育跟不上,是個大問題。有些人為了自己教孩子,外出打工也帶上孩子,雖然知道這樣做肯定是負擔,但也是不得已。
河南商報:現在怎么又出來了?
孫國慶:我搞肉雞養(yǎng)殖,搞了幾年,開始還掙錢,這兩年不行了,賠了好幾萬。今年春天,只得關掉,重新出來打工。但我也想通了,打工遠的地方不去,就在家附近或者鄭州,好照應家里。
死亡
沒人為死去的農民工負責,傷人心
河南商報:這里有個農民工剛死亡,你知道嗎?
孫國慶:今早在家里收拾好東西準備出門時,一個老鄉(xiāng)告訴我,我們常住的橋下死人了。他是從網絡上知道的,他愛上網。聽說后,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很不是滋味,也很害怕。一個活生生的人,在外面怎么說死就死了?聽說他在那里躺了很長時間,咋就沒有人去救救他呢?
河南商報:你在這里遇到過生病的同伴嗎?
孫國慶:人有病很正常,不過我們農民工生病就成了大問題,醫(yī)院不敢進,多少弄點藥,吃吃挺著。要是我,如果覺得挺不過去,就會立馬回家。這里畢竟和家里還是有差距的。家里有人照顧,去看病也方便,這里沒人管,得靠自己。
河南商報:你覺得誰該為他的死擔責?
孫國慶:這個不好說。他在這里躺了這么多天,也不知道政府知道不知道,如果有人給政府反映了,政府知道了不管,那就說不過去,肯定有問題了。我有個老鄉(xiāng),夏天在這里打零工,給一個老板卸貨,結果摔下來傷了頭部,住院花好多錢,老板死活不照面,沒一個人為這事負責,傷人心。
社會
金錢越來越重要了
河南商報:打工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啥?
孫國慶:最大感受是世道變化太大了,金錢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比如,以前我們村蓋個房子,一說幫忙干點活,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幾十號人都來幫,根本不要錢,中午管頓飯就行?,F在,別說幫忙,你給錢少了別人還不愿幫你干活,人情味越來越淡薄了。城市里更是這樣,沒錢寸步難行。
河南商報:那你想過有一天在城市生活嗎?
孫國慶:做夢都想,可想有啥用?我們沒那個命。大城市真的好,干凈、漂亮,人的素質也高,可我們沒那個福氣,只能在這里打個零工。那么多好吃的好看的,頂多看看,什么麥當勞、肯德基,與我們無關。我們只有努力賺了錢,讓孩子上學,以后才能有點兒出息。
希望
工資能月月清別拖欠
河南商報:對自己的將來有什么期望?
孫國慶:不想在外面來回跑,希望有一天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不用出遠門。
還有就是,打工中,老板們別欠我們工資。我們不容易,那都是血汗換來的,可還有老板們工頭們不按時發(fā)工資,一拖半年一年的,我們真的受不了,月月清最好。
等我打工再攢些錢,我還是想搞養(yǎng)殖,在老家搞,想玩大的。
記者手記
在我們的采訪結束時,孫國慶和工友王書生拉著記者,想拜托一件事。“能不能幫我們找找工作?我倆是泥瓦工,保證踏踏實實干,希望有人用我們?!?/p>
兩人說,一天140元就行,管吃管住就行,技術肯定過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