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說
育有三子一女,性格不太合群
昨日下午,記者在五一路菜市場,找到了與陳老太太對門居住的閆老太太,兩人平時關系最好。
閆老太太介紹,平時,陳老太太每天都會早起,到周邊拾破爛,然后在樓下收拾后賣出去。
陳老太太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年齡大的有60多歲,年齡小的也40多歲。兒女們也經常來看她,就在今年中秋節(jié),晚輩還來看望過。也有孩子曾提出接她一起住,但老太太不愿意。
閆老太太說,陳的老伴3年前去世,每月她能領1000多元的撫恤金,但她舍不得花,每天都撿垃圾,還會到菜市場撿菜撿肉,“好一點的煮煮自己吃,壞一點的喂狗和貓”。長期撿垃圾,陳老太太的屋里經常飄出臭味。平時在小區(qū)里,她也不怎么跟別人交流。
專家說
心靈按摩+身體檢查=關愛老人
實際上,獨居老人死亡多日才被發(fā)現的事情,在全國多地都發(fā)生過。
昨日下午,記者電話聯(lián)系上了河南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孫學士?!蔼毦永先说臄盗?,呈現一個上升趨勢”,孫學士說,“六七年前做過一個課題,開封市區(qū)50多萬老人中就有4萬名獨居老人”。
孫學士建議,獨居老人要培養(yǎng)興趣,廣交朋友,經常串串門,聊聊天,克服“獨居心理”。獨居老人的子女也應該付出更多,平日里多和老人保持聯(lián)系,每年給老人做幾次全面體檢,注意身體疾病。
此外,省人民醫(yī)院有關專家提醒,老人有心血管病、腦血管病,需要定期做體檢;注意感冒發(fā)燒等小病癥,不及時治療,會增加造成代謝紊亂的可能性;家人應留意老人吃藥情況,多咨詢醫(yī)護人員。
呼喚形成社會關照網絡
孫學士還提議,在呼喚子女多付出的同時,社會應該逐步建立起以社區(qū)關照為主的橫向關照模式。比如統(tǒng)一給獨居老人配備聯(lián)系電話,安裝警鈴之類的求助工具,為獨居老人建立登記制度,將獨居老人的病史等相關資料登記在案,也可以參照“結對幫困”,由社區(qū)內或者社會上的志愿者和獨居老人結成對子,定期上門關心幫助老人。最根本的是建立一個關注獨居老人的體制和網絡,并保證密切聯(lián)系和信息暢通。
新聞延伸
接受采訪時
老人勸央視記者
常回家看看
前天晚上, 中央電視臺記者重陽節(jié)特別節(jié)目采訪天津80歲老人,問她在乎什么?老人稱,年齡大了不希望活著,原因是現在的孩子不像從前,從他們身上感覺不到溫暖。據介紹,她有三個女兒都住在天津。“我死倒不怕,只希望多交流,現在有話沒地兒說”,勸記者?;丶铱纯?。(記者 尚杰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