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背景的訪問
在過去的四任美國防長中,拉姆斯菲爾德的中國之行可謂“姍姍來遲”,因為從2000年7月上一任美國防長科恩訪華算起,五角大樓的“掌門”已有近5年時間,未曾造訪大洋彼岸的“同行兼對手”。
拉姆斯菲爾德何以上任5載都未曾訪華呢?有分析稱,拉氏素來視中國為美最大遏制對象,以前不來是因為覺得“沒必要”。雖然在小布什總統(tǒng)責令下,他邁出了“突破性的一步”,但2005年在訪華途中,他還在飛機上批評中方“瞞報軍事預算”。
訪華前故意營造不和諧氣氛,在美國高官中,拉氏此舉可謂絕無僅有。但中方并未因此降低對他的禮遇,不但向他敞開二炮總部大門,還重申“中國核武不瞄準任何國家,中國仍然堅守不率先使用核武的承諾”。中方的自信透明與有理有節(jié),讓這個以“鷹派”著稱的倔老頭也不得不承認,中國軍隊發(fā)展、改善武器裝備、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是正常的,他對此表示理解。
相比拉姆斯菲爾德的“不愿來”,蓋茨卻是“欲訪華而不得”。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說,蓋茨在2010年曾期望第二次訪問中國。當年6月2日,蓋茨原定在新加坡出席亞洲安全大會后轉往中國,中方表示“時機不宜”,令他的訪華行程泡湯。原因是,由于2010年美國連續(xù)對臺軍售等問題,中美關系遇冷。
有媒體評論說,蓋茨2011年初訪華的時機,正值中美兩國試圖修復關系之際,雖然他釋放出了中美關系“回暖”的積極信號,但兩國軍事關系敏感脆弱,不能寄望于一次訪問解決所有問題。從蓋茨之后的言行來看,此言不虛。
到2012年帕內塔訪華時,中美兩軍關系已呈現(xiàn)出較好發(fā)展勢頭?;蛟S正因如此,帕內塔才會在中日關系因釣魚島問題急劇惡化之際,自封“調停人”到中國訪問。
雖然在北京,帕內塔又是宣稱美國不會坐視日本“為所欲為”,又是強調“我了解歷史,了解痛苦,了解(日本給中國造成的)這種很深的創(chuàng)傷”,但作為美國利益代言人,他的底線很明確,即按照《美日安保條約》規(guī)定,美國有義務捍衛(wèi)日本安全。而訪華前,他在東京宣布美國將在日本部署第二套遠程預警雷達,加強美日安全同盟對朝鮮局勢的監(jiān)測和掌控能力。但外媒指出,這實際上不單針對朝鮮,也將中國作為遏制對象。
至于這次訪華的新任美防長哈格爾,干脆板起面孔,在日本期間就以罕見的強硬姿態(tài)對中國發(fā)出警告,提醒中國不能通過“暴力、脅迫和恐嚇來侵犯他國領土尊嚴與國家主權”,他甚至把中國的所謂“野心”與俄羅斯控制克里米亞的舉動相提并論,還宣布向日本增派用于導彈防御的“宙斯盾”艦。
于是,一場正面交鋒發(fā)生了。
4月8日上午,在八一大樓會見哈格爾時,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強調,領土主權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在領土領海問題上中方不會妥協(xié)、不會退讓、不會交易,更不允許受到一絲一毫的侵犯。
下午,還是在八一大樓,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對哈格爾表示,哈格爾部長近期在美國與東盟國防部長非正式會晤和訪日期間,發(fā)表了一些言論,中國人民是不滿意的。中方希望美國站在負責任大國的高度,多做有利于地區(qū)穩(wěn)定和兩國兩軍友好發(fā)展的事。
哈格爾則感謝范長龍的直言和坦率。他表示,美國在涉及主權爭議問題上不持立場,希望有關各方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爭議,他本人也沒有為日、菲撐腰打氣,而是希望各方通過合作,維護地區(qū)安全與穩(wěn)定。
哈格爾訪華如何能不虛此行?在一些專家看來,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國已經不可能僅憑一己之力稱霸。中美兩國在眾多領域的合作已經趨向深入,任何一方的不智之舉都是既損人、又害己,美國不應一味擠壓中國的戰(zhàn)略空間。(刁煒)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