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養(yǎng)生”
2月15日上午10時,當法治周末記者來到北京市昌平區(qū)名流花園小區(qū)宋敏老人的家時,得知老人此時正在樓上“閉關”。
推開二樓西側的一間房,記者便見到了端坐在棕紅色皮沙發(fā)上的宋敏老人,老人從頭到腳一套“全副武裝”的架勢著實讓記者嚇了一跳。
只見老人雙手平放搭在膝蓋上,兩只眼睛被白色的護眼貼“罩”??;鼻子里的一根塑料管,直接通向沙發(fā)旁放置的一臺制氧機;沙發(fā)上放置的電動按摩球讓老人的后背不時地晃動;腳下踩著的足浴盆中,黃色的藥水還在不斷地震動著。
聽到有人進來,老人并沒有起身,只是禮貌地問候了一下,就再沒有任何動作。宋敏的二女兒吳英見狀忙將記者帶出屋子,“我媽養(yǎng)生的時候不喜歡別人來打擾,咱們?nèi)ネ饷娴取薄?/p>
對于宋敏這樣類似武俠小說中高手們的“閉關養(yǎng)生”,家里人早已見怪不怪。
吳英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母親大概在10年前就開始關注養(yǎng)生,到了70歲以后就接近了“癡迷”的程度。這樣的“閉關養(yǎng)生”則是從去年開始“升級”的,如今每天都要進行兩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次持續(xù)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這期間她不會做任何事情,家里人也從來不會去打擾她”。
吳英說,母親宋敏是一家印刷企業(yè)的退休職工,每月3500元的退休金對平時愛好不多、生活上也很節(jié)儉的母親來說并不算少?!八囊路托际窃诟浇耸袌觥浴谋阋素洠贿^在買保健品的問題上可從不含糊,非常舍得花錢,每月的退休金大部分都被用在了購買保健品上?!眳怯o奈地攤了攤雙手。
說話間,屋門被打開,宋敏老人手中捏著兩個剛被貼完的眼貼走了出來,“貼完眼睛就是舒服多了。”老人邊說邊彎腰將眼貼扔進垃圾箱,隨后拍了拍記者的肩膀,“你們這些年輕人工作忙,平時太費眼睛,也應該試試這眼貼,貼完絕對好用?!?/p>
“這是什么眼貼?有什么用?”見記者來了興趣,老人布滿皺紋的臉上立刻浮現(xiàn)出了些許笑容,開始向記者介紹起這款眼貼。
可能是這個話題觸及到了老人的“興趣點”,她越說越興奮,干脆直接拉起記者的衣角,示意記者跟她到另一間屋內(nèi)“詳談”。那里,存有她大量養(yǎng)生保健的“設備”,算得上是家中的一個“小養(yǎng)生堂”。
“一擲千金”
這間“小養(yǎng)生堂”雖然只有十幾平方米,但里面堆放的各類養(yǎng)生保健品卻是“琳瑯滿目”,記者很快便找到了宋敏剛剛“閉關”所使用的眼貼、制氧機和足浴盆等保健產(chǎn)品的包裝盒。
“來來,坐床上聊?!彼蚊舻脑拰⒂浾叩哪抗饫搅宋輧?nèi)的這張單人床上,保健按摩床墊、保護頸椎的健康枕……坐下前宋敏還不忘向記者介紹一下自己這張床上的多件“高科技保健品”。
當問及為什么會如此“癡迷”保健品時,老人有些不高興地糾正了記者的用詞,“不是‘癡迷’,而是養(yǎng)生保健品真的能讓我的身體健康起來”。
宋敏告訴記者,由于年輕時不重視身體,她便患上了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身體一直比較虛弱,生病跑醫(yī)院是常事。10年前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她開始喝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的靈芝茶,用她自己的話說,雖然這不是藥,但喝完之后身體確實感覺硬朗多了,現(xiàn)在換季都不怎么感冒。
以前沒怎么接觸過保健品。但起碼吃上以后就沒再像以前那樣頻繁地往醫(yī)院跑。正是這種實際效果讓宋敏開始逐漸“信賴”起養(yǎng)生保健品,不但靈芝茶多年來從未間斷過,她也開始在不斷了解和嘗試其他具有各類功效的保健品。
《老年報》、《健康報》這類報紙是宋敏的最愛,因為上面不僅介紹了一些老年人養(yǎng)生的知識,還有不少新型養(yǎng)生保健品的廣告。宋敏告訴記者,像制氧機、泡腳盆等不少養(yǎng)生產(chǎn)品都是她從報紙上看到并購買的。
“只要我覺得這東西對我有用,就會打電話購買,廠家會直接送貨過來。”說著,宋敏老人就熟練地向記者介紹起了自己前不久定制的一款“海氧100”型制氧機:“報紙上說老年人多吸氧可以提高血氧飽和度,對腦、肺、肝、腎等重要器官的衰老及發(fā)病起到延緩作用,還能降低頑疾突發(fā)的機會。”
吸氧有這么多的好處,讓宋敏覺得這款2800元買來的制氧機一點也不貴。
為購買保健品“一擲千金”,在宋敏看來很正常?!皻q數(shù)大了,吃也吃不動了,花錢買那些穿的更沒用,都不怎么上街,誰還看你?只有自己的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宋敏笑著說,到了這個年紀就更應該“惜命”,花錢買健康、買長壽,不生病、不住院也能讓孩子們省心。
其實宋敏老人并不只是單純追求金錢上的養(yǎng)生,除了購買各類保健品,北京衛(wèi)視的《養(yǎng)生堂》節(jié)目也是她必看的節(jié)目之一。
“養(yǎng)生堂傳授了很多重要的養(yǎng)生之道,包括一些疾病前期的發(fā)作征兆等,特別有用。”每次看節(jié)目,她都會拿上筆和紙,像聽課一樣對其中的重要內(nèi)容進行記錄。
老人“偷偷”向記者透露,這其實不僅是為了讓自己記得更清楚,更是希望孩子們能多看看這些養(yǎng)生方法,“她們只知道工作掙錢,從不重視健康,忘了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