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禍?
毒死,病死或餓死?公眾對于洞庭湖長江江豚的死亡推測,將矛頭直指人類活動自身。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長沙項目負責人韋寶玉總結了江豚在洞庭湖瀕臨滅絕的原因:一是食物資源非常匱乏,二是受到水質污染的影響。此外,挖沙破壞了河床,而河床是江豚繁殖的地方,洞庭湖行船太密,螺旋槳很容易傷到江豚。
岳陽市江豚保護協(xié)會會員何大明,是一個在洞庭湖上長大,有著三十多年經驗的老漁民,對各種魚類的生活習性了如指掌。他認為,濫捕濫撈導致漁業(yè)資源銳減,特別是電捕魚、迷魂陳、海網、滾勾等國家明令禁止的捕魚方法,不但有可能傷害到江豚,而且破壞了上游食物鏈。江豚覓食困難,直接影響其繁殖能力。
2009年12月26日上午11時許,湖北洪湖一漁民在城陵磯(洞庭湖口)下游約5公里的仙峰水道江中發(fā)現(xiàn)一頭死亡的江豚隨水下漂,拾獲后上交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這頭雌性江豚,體表上新傷舊痕遍體,一看就知是被不法漁民在上游江段使用非法漁具滾鉤致死的。
湖中水源的污染,也加劇了江豚的死亡率。何大明說,江豚吸食了受污染的水或魚類后,很容易得腸炎病,而腸炎病是江豚的天敵。
岳陽縣漁政站站長李天懷證實,春天是洞庭湖的血吸蟲高發(fā)期,有關部門對洞庭湖湖邊噴灑農藥滅螺。他提出一種猜測:是不是滅螺的農藥隨著雨水沖入湖中,造成污染導致江豚死亡?
據知情者透露,早在2004年由于全國血吸蟲回憶要在岳陽市召開,洞庭湖區(qū)投放了約5000t的殺釘螺藥劑,以此發(fā)生了在一個月死掉6頭江豚的事件。
另外,近幾年隨著大噸位的翻駁船的增加,形成了對江豚的傷害。江豚依靠聲波定位,翻駁船螺旋槳發(fā)出的聲音,影響江豚超聲波定位的準確性,很多江豚將馬達聲波誤認為是自己同伴而被螺旋槳打死或打傷。3月3日發(fā)現(xiàn)的死亡江豚,便被證實死于船只螺旋槳擊打致死。
洞庭湖江豚最多的、最典型的河流和湖泊交匯處的鲇魚口棲息地,被采砂淘金以及廢油污染嚴重破壞,現(xiàn)在即使是岳陽鲇魚口附近也很少觀察到江豚了。
另外,洞庭湖區(qū)周邊有不少化工廠、制藥廠、水泥廠、造紙廠,這些工廠缺乏嚴格“控污管理”,有很多企業(yè)偷偷摸摸向長江和洞庭湖排放各類污染物。
長江與洞庭湖的交匯的三江口處常年??扛黝愡\輸船只,江豚在此地的江湖遷移功能在逐步減弱。
據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鯨類保護生物學科組博士董黎軍介紹,江豚是群棲動物,江豚研究界有一個理論叫“1:4”,也就是說,一頭江豚死亡后,就意味著其他3頭的生命也受到嚴重威脅。根據這一理論,有人指出——洞庭湖死亡或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江豚數量將遠遠超過12頭。
實際上,早在2001年國家農業(yè)部就制訂了《長江豚類保護行動計劃》。目前,長江中下游已有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建立了6個江豚自然保護區(qū)。2005年,農業(yè)部撥???50萬元要求岳陽建立“東洞庭湖長江江豚市級自然保護區(qū)”。
岳陽市畜牧水產局下屬漁政管理站書記盧益衛(wèi)介紹,國家下?lián)艿膶?钜呀浀轿?,并購買了執(zhí)法船只、車輛、辦公設備,但是由于地方配套資金遲遲沒有到位,因此保護區(qū)還沒有真正運作,也沒有通過農業(yè)部驗收。
此外,洞庭湖的漁業(yè)資源的確正面臨枯竭。岳陽市畜牧水產局下屬漁政管理站書記盧益衛(wèi)介紹,每5年,洞庭湖的漁業(yè)資源下降10%——15%。以漁民收入為例,上世紀90年代漁民的年收入可達3—4萬元,近幾年,漁民的年收入不到1萬元。
而在民間,江豚保護的處境更為尷尬。直到今年1月,徐亞平才成立了當地首個民間江豚保護組織——岳陽市江豚保護協(xié)會。
岳陽市江豚保護協(xié)會會長徐亞平說,一方面,民間組織沒有執(zhí)法權,沒有經費支持,沒有一整套機制維持協(xié)會的長期運行;另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在保護江豚上的主體地位沒有發(fā)揮,導致重擔全部壓在民間組織上,因此岳陽的江豚保護非常滯后。
在岳陽對岸,11年來,僅長江湖北監(jiān)利段就發(fā)現(xiàn)有36頭江豚死亡。
湖北石首市建立了湖北長江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目前這一保護區(qū)發(fā)展狀況良好,江豚的數量已經超過40頭。
芳蹤漸逝
洞庭湖邊長大的很多岳陽人,至今還記得:它們,有著3歲娃娃一樣活潑可愛的智力和笑容。它們,滾圓的身體常在水中不停地翻滾、跳躍、點頭、噴水,喜歡追逐船尾泛起的朵朵浪花。它們游弋在長江溫厚的懷抱,它們跳躍在毗連的湖面——它們曾是漁民尊崇的河神。
而今天,美麗的江豚—它們,陷入漁民捕魚的迷魂陣。它們,被非法電捕魚擊暈后嗆死,即使船只的馬達聲,也會讓它們四顧茫然。在人類盲目的發(fā)展中,它們與我們,已漸行漸遠。
洞庭湖江豚主要分布在長江與洞庭湖的交匯的三江口至橫嶺湖保護區(qū),南洞庭湖偶有發(fā)現(xiàn)。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綠源環(huán)保協(xié)會在洞庭湖畔做了三年的江豚認知度調查,卻只在野外看到過一次江豚。從今年3月3日至今,就有12頭江豚死亡,如果按此死亡率推算,江豚滅絕的時間或許還會提前。
據董黎軍介紹,根據相關理論,物種的滅絕要滯后于環(huán)境的惡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數量緩慢下降、快速滅絕、艱難維持。如今的江豚已進入快速滅絕期,如果到了第三階段,盡管在很大范圍內偶爾還能發(fā)現(xiàn)江豚的存在,但它的數量已經不足以維系物種的延續(xù),它的命運也將不可避免地走向滅絕。
對于江豚的后續(xù)保護,不少環(huán)保專家也提出了他們的建議。
韋寶玉稱,江豚是旗艦性物種,如果江豚連續(xù)死亡或者滅絕,將引起一場生態(tài)災難,因為作為食物鏈的頂層,不適合江豚生存的地方,肯定也不適合其他生物生存。長江中下游各地均發(fā)現(xiàn)了江豚死亡,說明長江中下游已經面臨著環(huán)境危機。
韋寶玉認為,保護江豚就是保護環(huán)境。在保護江豚方面,政府要起主導作用,摸清江豚死亡的原因,及時開展一系列保護措施。普通老百姓不要冷漠,江豚的生存跟人類并非沒有關系。呼吁大家參與江豚保護的志愿行動。
“如果環(huán)境好轉,沒有人類活動干預的話,江豚還有希望。否則誰也沒辦法?!敝锌圃核镅芯克┦糠搅琳f。他介紹,目前對江豚的保護主要有三種方式:人工飼養(yǎng)、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隨著長江環(huán)境的惡化,遷地保護是唯一辦法。”方亮說。
據了解,此次洞庭湖死亡江豚與鄱陽湖死亡的江豚高度相似。據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鯨類保護生物學科組博士董黎軍介紹,他解剖過的三頭鄱陽湖死亡江豚,消化系統(tǒng)中也沒有發(fā)現(xiàn)食物殘留。
2012年4月6日,在位于江西鄱陽湖九江市廬山區(qū)姑塘海關遺址附近的湖邊,發(fā)現(xiàn)一頭已經死亡的江豚。
在此之前,江西鄱陽湖水域近期還曾兩次發(fā)生過江豚死亡事件。4月1日下午,余干漁政分局接到舉報,在鄱陽湖草灣湖水域岸邊發(fā)現(xiàn)了一頭擱淺的受傷江豚。該局立即組織人員趕到事發(fā)水域對受傷江豚進行簡單救護并轉運至梅溪咀漁港的網箱中。
不幸的是,這頭江豚終因傷勢過重,在4月3日凌晨6點左右死亡。3月8日上午,在九江鋼廠第四碼頭附近的長江邊上,發(fā)現(xiàn)一頭重約20公斤的死亡江豚,頭部有明顯傷口,經漁政人員檢查,確定這頭江豚是被船舶螺旋槳擊中而死。
除了上述3頭死亡的江豚外,江豚被困也時有發(fā)生。今年2月28日,一頭重約15公斤的小江豚被困在位于永修縣九合鄉(xiāng)淳湖村的河汊里,由于這里是修河與鄱陽湖的交匯處,水域里到處布滿了漁民用來捕魚的“迷魂陣”漁網。經過緊急拆除附近水域的“迷魂陣”,被困江豚才獲救。3月29日,在鄱陽湖支流樂安河南槳水域,發(fā)現(xiàn)3頭重約40公斤、生命垂危的擱淺江豚,經過專家全力救助,終于成功將3頭擱淺的江豚轉移到深水處。
此外,福建廈門觀音山海灘和寧波橫山碼頭本月都發(fā)現(xiàn)過死亡江豚。
此前,在中科院的科研人員對位于湖北石首天鵝洲長江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江豚進行監(jiān)測時,攝影師拍下了長江江豚眼睛里流出的一滴透明液體。人們驚呼:江豚哭了!
岳陽市江豚保護協(xié)會會員江科回憶,十幾年前,洞庭湖中的江豚隨處可見,成群結隊。小家伙很通人性,不怕生,白天會游到船邊來嬉戲。若有人伸手去撫摸江豚的頭部,它就像一個天真、愛撒嬌的孩子般,用它濕濕的、黏黏的頭部不停地擦拭著你的手。如果你喂給了它食物,它更是久久不愿離去。
長江淡水魚資源的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說,本已不多的長江江豚現(xiàn)在生活空間越來越小了,長江邊灘要建碼頭,中間航道要走船,水體又有污染,上下游建大壩,想活下來都很難。
如今,江豚這一古老的長江淡水哺乳動物,已走入芳蹤漸逝的痛苦邊緣。距了解,當年成立的白鰭豚研究組,已更名為鯨類保護生物學學科組,相關科研人員轉向研究江豚了。這并非好兆頭,這意味著——江豚的處境,正演繹一段末路悲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