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問題誰說了算,汽車“三包”最糾結的難題
雖然汽車“三包”未出,但近期出現(xiàn)的國內“換車”勝訴第一案,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玻埃埃鼓辏保痹拢K宜興市民任某花費21萬余元購買汽車一輛,在此后的近兩年間,該車變速箱頻發(fā)故障,先后三次返廠更換。后任某提起訴訟。今年2月,江蘇宜興市人民法院最終判決任某勝訴,這也是目前我國判決4S店進行整車更換的首起案例。
“近三年國內新增機動車超過5000萬輛,在這種超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在如此巨大的保有規(guī)模下,只有一名汽車消費者實現(xiàn)了問題車輛更換新車,實際上是一種尷尬,凸顯了我們汽車社會的不成熟?!逼噷<屹Z新光說。
業(yè)內人士注意到,與去年的版本相比,目前汽車三包規(guī)定的版本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三包期限、主要零部件和總成的三包條件、爭議的解決、罰則的增加和篇章結構的調整等五個方面。
“出了問題誰說了算,就是汽車‘三包’最糾結的難題,缺乏‘一錘定音’的權威機構和科學檢測方法?!逼嚇I(yè)內專家鐘師分析,從表面看,汽車“三包”確有難以厘清的操作困境,但深層次而言,“三包”出不來,仍是各方利益博弈所致。
汽車“三包”涉及消費者、經銷商、維修商、生產商各方,利益關系復雜。毫無疑問,對于汽車廠商而言,“三包”推出會讓產品、運營成本提高,尤其是缺乏核心技術的國內汽車廠商。
一位國內車企負責人坦言,目前車市形勢不好,國產汽車受沖擊很大,普遍采取低價入市的策略,溢價能力不斷下降?!耙恍┢鸪酰保等f元的車型,一年后就在市場沖擊下不得不退回10萬元之內,這種極薄的利潤,很難抵御‘三包’可能帶來的成本沖擊。”
用車市場信息聯(lián)系會秘書長饒達說:一方面,車廠對于汽車保修的成本盡量壓低,導致修車商會覺得這是效益不大的“雞肋”,“三包”可能減少其盈利;另一方面,根據(jù)目前“三包”征求意見稿,汽車如果出現(xiàn)問題先找經銷商修理,到達規(guī)定次數(shù)仍修不好就可退、換,但如果由于經銷商維修水平不足導致沒修好的情況下,生產廠商就不愿意承擔責任,也就是說經銷商承擔全部損失,這對經銷商沖擊很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