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二:異地高考可分區(qū)域漸進推行
“北上廣等流入人口多的地區(qū),和山東、河南這樣流入人口少的地區(qū),實施異地高考的難度肯定不同?!睏罱菡f。
在楊捷看來,解決隨遷子女就地高考按難度不同可分為不同區(qū)域:第一類是河南、山東等省份,高考本身競爭比較激烈,但人口流入規(guī)模比較小,外省戶籍在當?shù)馗呖嫉目忌欢啵鉀Q起來難度不大;第二類是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人口流入比較密集,解決起來有一定難度;第三類,就是北上廣等這樣高考競爭不太激烈,人口流入規(guī)模比較大,這些地區(qū)難度最大。
楊捷建議,按照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與教育發(fā)展水平,全國可劃分不同“異地”區(qū)域,逐步推行異地高考實施,同時,還需從教育部層面進行協(xié)調(diào),比如實行異地高考地區(qū)可以多投放招生指標等辦法加以協(xié)調(diào)。
建議三:打破高考單一錄取方式
“異地高考,只能從表面上緩解外來務工子女的考學問題,但可能會帶來新的問題?!焙幽鲜嶒炛袑W老師李功毅表示,目前,大家擔心最多的是異地高考對當?shù)乜忌鷰淼臎_擊。而要兩全其美,就要改變戶籍制度上對高考的綁架,打破高考單一錄取方式。
據(jù)他介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年~2020年)》就曾提出要構建新的考試與招生制度,尤其注重促進學生和學校的雙向選擇,保障促進教育公平,切實落實高校招生自主權等基本價值取向。
“自主招生就是有效的嘗試?!崩罟σ惚硎?,自主招生計劃并不占用各校分省招生計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促進了教育公平。
他認為,教育主管部門可以給各高校更多的自主權,采取多軌道、多樣化的考試制度和錄取制度,實現(xiàn)考生自主選擇考試、自主選擇學校、多次錄取機會。
鏈接
異地高考改革歷程
2011年3月10日 教育部長袁貴仁在兩會上首次表態(tài)正在調(diào)研“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方案。
2011年7月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袁振國在教育部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了解決思路: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已經(jīng)在城市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學習,那么他們就有權利在所在城市參加高考。
2011年8月 溫家寶總理表示:“要逐步健全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公共財政保障機制,由輸入地政府負責;抓緊研究制定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輸入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p>
2011年10月24日 張千帆等15位法律教育學者曾聯(lián)署致信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再次呼吁“廢除高考戶籍限制”。
2011年10月29日 隨遷子女家長發(fā)布《異地高考“民間方案”》,建議各省區(qū)市以學籍取代戶籍作為高考報名依據(jù),允許非戶籍居民子女在經(jīng)常居住地參加高考。
2012年2月 教育部表示,今年將著手制定隨遷子女升學考試辦法。
2012年7月 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透露,教育部等國務院四部委共同制訂的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方案日前已獲批準,將適時發(fā)布。(記者 趙媛 高冬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