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州開發(fā)銀行:中國人民幣債券總額23萬億
從中國的債券投資者主體來看,中國國庫券市場的最大投資者仍然是銀行,截至9月底,銀行擁有這類債券的68%,高于6月底的65%。在政策性銀行債券市場上,銀行的主導地位更加明顯,截至9月底,銀行擁有85%的政策性銀行未清償債券。
在企業(yè)債市場上,銀行依然是最大“債主”,盡管份額要小于國庫券和政策性銀行債券。截至9月底,銀行持有的未清償企業(yè)債份額降至45%,低于去年同期的50%。保險機構和基金所持企業(yè)債份額則分別上升至21%和25%。
新興東亞國家債券收益率回落
“本地債券市場正面臨一系列下行風險。美國可能會掉入財政懸崖,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不得不應對增速放緩?!眮嗛_行地區(qū)經濟一體化辦公室主任伊萬·阿齊茲(Iwan Azis)表示:“資本流入波動加劇以及區(qū)域通脹攀升也是潛在威脅?!?/font>
發(fā)達市場的波動溢出到本地債券市場也是另一大風險。這份報告顯示,外部沖擊和波動在國內各類市場以及亞洲各國市場之間的傳播度也日益增加。這意味著亞洲監(jiān)管者需要在國家、區(qū)域和全球層面上監(jiān)測并協(xié)調市場政策。
新興東亞地區(qū)的債券市場在增速、發(fā)行和收益率方面已表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差異化。在政府債券市場,三季度環(huán)比增速最快的五個國家分別是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菲律賓和泰國。然而,韓國和中國香港的政府債券市場增長微弱,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甚至有所收縮。
今年第三季度,多數(shù)國家的債券收益率在通脹溫和、經濟表現(xiàn)強勁和投資者需求穩(wěn)定的背景下有所回落;但中國的國債收益率有所上升,因投資者擔憂經濟增速放緩和通脹壓力。
與今年6月底相比,截至9月底的中國政府債券收益率水平有所升高,尤其是短期國債收益率。以1年或更短期的國債為例,截至三季度末,收益率上升幅度了46~61個基點。與此同時,2~6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上升了15~53個基點,7~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幅為11~24個基點。9月底至10月底,收益率進一步上升,1年期或更短期的國債收益率又上升了11~17個基點,7年期上升了10個基點,而10年期上升了13個基點。
此外,這份報告的年度流動性調查顯示,新興東亞地區(qū)整體的政府債券和企業(yè)債市場的流動性有所上升,提升投資者多樣性、增加可獲得的對沖工具、加大透明度都是促進新興東亞地區(qū)本幣債券市場的關鍵。
(嚴婷)
相關新聞
更多>>